本期期數:第三期
發行日期:2008 / 12 / 10


 
       列表
             最新消息
             中心記事
             學術活動
             國際瞭望
             專題報導

訂閱電子報

      

 

 

 

 

 

 

 

 

 

 

Institut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Humanities (IATH)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維吉尼亞大學
http://www.iath.virginia.edu

一、發展歷史與成立目標

由Thomas Jefferson創設於1819年的維吉尼亞大學,於1992年結合校方資金與IBM的經費贊助,成立了Institut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Humanities (IATH),以開發出更符合人文學術研究之需求的資訊技術為主要目標,發展項目包括有:XML(可擴展標記語言)、Postgres與JDBC (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3D電腦模型…等。此外,IATH與該校圖書館Electronic Text Center (成立於1992年)同為致力於發展電子文本交換編碼標準之TEI Consortium (文件符碼化協會,成立於2000年) 的重要成員。

在發展資訊技術、執行研究計畫、和舉辦教育推廣活動之外,近年IATH也關注於圖書館在收集以數位形式進行之學術研究時所可能面臨之技術與政策問題的探討(「Supporting Digital Scholarship」計畫,由美國美侖基金會the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所支持),並推動數位人文研究(Digital Humanities)之碩士學程的設立與發展。

IATH的成立目標不只在於追求數位技術的精進與創新,更重要地是希望透過數位化與再現技術的創新與運用,能夠在既有素材中發掘出新的研究材料與主題,使得以不同方式與觀點思考研究材料(content)成為可能;則數位化技術將不再單純只是保存與再現知識的工具,而是能夠對研究材料進行不同方式之概念化(conceptualize)的重要研究方法(methodology)。更進一步地,人文研究者不僅能夠利用新的方法來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研究,還能將之融入意義連結、論述呈現、和學術文本形成(例如以數位形式出版學術文章)等整體學術過程中,由是裨益於學術知識的深化發展。透過各種教學訓練與推廣活動的舉辦,IATH也力求將此影響與改變逐漸擴展至教學的領域中,促成教學策略與學習方法的改善,而能更根本地增進社會大眾的整體利益。

二、主要研究計畫

成立至今,IATH已經執行過數十個研究計畫,並曾獲得the eLincoln prizes
(http://www.gettysburg.edu/civilwar/prizes_andscholarships/elincoln_prize/ )、及美國人文研究基金會(NEH)之EdSitement
( http://edsitement.neh.gov/ )的肯定。列舉介紹如下:

1.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Two Communities in the American Civil War http://valley.vcdh.virginia.edu/

此計畫開始於1993年,合作機構包括維吉尼亞大學校內之圖書館Electronic Text Center與Virginia Center for Digital History (VCDH)、及校外的the Woodrow Wilson Birthplace and Museum與IBM公司等;除了多次獲得美國人文研究基金會(NEH)的經費贊助外,並於2001年獲得Gettyburg College的the Lincoln and Soldiers Institute所頒發之the eLincoln prizes的肯定。

此計畫彙整了美國北部賓州Franklin Country、與南部維吉尼亞州Augusta County這兩個小鎮的各類文本資料(包括新聞報導、日記與書信、官方與教堂之人口統計資料、從軍紀錄、被解放黑奴事務管理局[Freedmen's Bureau]之各類文書、地圖等材料),並運用各種數位技術與地理資訊系統技術(GIS),企圖透過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與變化,更細緻多元地呈現出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從1859年反對蓄奴的約翰布朗暴動John Brown's Raid至1870年代之內戰後重建時期)的歷史與社會樣貌。

同時,此計畫也以數位電子形式出版專文〈The Difference Slavery Made: A Close Analysis o Two American Communities (http://www.vcdh.virginia.edu/AHR/ ),並提供中學歷史教育之相關主題的教案規劃與材料使用介紹。在未來的發展中,此計畫企圖運用電玩遊戲的概念與手法,開發出能夠引導使用者透過蒐集訊息、回答問題、和試誤(try-and-error)等層層關卡,進而得出一個完整論述的網路學習系統;藉此,使用者將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特定學術觀點,而是能夠根據個人興趣進行主動且獨立的研究,並將資料轉化為有意義的知識。

2. The World of Dante http://www.worldofdante.org/

但丁(Alighieri Dante,1265-1321)於14世紀初期所創作的《神曲(The Divine
Comedy)》,不僅為中世紀歐洲之宗教、社會文化、語言、與各知識領域的發展留下紀錄,更對中世紀之後的義大利文學、歐洲方言文學、繪畫、和音樂等人文藝術領域產生深刻影響。此計畫即是以1960年代由Giorgio Petrochhi負責校訂、並由義大利但丁學會指定為國家版本之《神曲》為核心,輔以英文翻譯版本,搭配14世紀至今圍繞此一作品所發展出來的各類文學、繪畫、與音樂作品,再結合各時期之相關地圖與歷史文獻以呈現出資料之時間與空間脈絡,並彙整相關研究成果之各大入口網路,建置出一個可供使用者以動態方式連結跨領域材料的多媒體知識網。

在資料探勘(text mining)的功能中,為能呈現出但丁的詩作風格、與該時期之文學潮流,此知識網以《神曲》中的人物角色與地點之命名(naming)方式為焦點,透過正式名稱與各種描述性別稱的並列,表現出但丁塑造角色與鋪陳景象的特殊手法。然而,基於文學作品的特殊性質,人文研究者的專業素養遂成為此意義判斷與資料建立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再者,此知識網也勾勒出但丁個人之創作過程與生命史、和當時義大利佛羅倫斯地區之社會文化概況,同時也突顯出《神曲》對中世紀之後人文藝術領域發展的深刻影響。此外,此知識網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教學者如何引導學生利用此多媒體環境進行相關主題的探索學習。

3. Monuments and Dust: The Culture of Victoria London http://www2.iath.virginia.edu/mhc/

此計畫自1997年開始執行,合作機構包括有英國的University Colle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與the Guildhall Library等。以利用資訊技術推動跨領域之主題研究與跨國合作為目標,並強調根據實體文本而進行之傳統學術研究的重要性,此計畫不僅彙整各種地圖、戶口統計(包括職業、宗教、教育、家庭結構)、特殊人物與事件之相關歷史文獻、圖像與影像等類型的原始材料,也結合了the Great Britain Historical Database (GBDH) at Queen Mary Westfield College、與Henry Mayhew四鉅冊之《London Labour and the London Poor》(1851- 1862)等研究成果;再運用各種數位化與GIS技術,從視覺、文本、與統計這三個角度,完整地再現了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及當時的市民生活、社會文化樣貌、與歷史變遷。

其中,尤以運用3D模擬技術「重建」1936年焚毀的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及內部的光影變化)最具特色。水晶宮是1851年於海德公園舉辦之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或稱世界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的展覽館,以鋼鐵和玻璃為建材,歷時9個月即迅速完工;這座通體透明的宏偉建築,既象徵了殖民時期與工業革命後的大英帝國之強盛國力,也展現了科學知識體系的高度發展。水晶宮的數位重建工作,既具有歷史研究的重要性,也隱含了國家記憶的特殊意義。

此外,在資料內容的使用上,此計畫資料庫也允許使用者根據研究需求,連結、或並列比較不同領域與類型的資料;希望藉此能夠挖掘出新的意義關聯,進而為倫敦研究開展出更為多元的研究課題。此計畫的執行,不僅促成了倫敦研究的深化發展,更有助於學術社群的凝聚與永續經營。

三、相關合作機構

Virginia Center for Digital History (VCDH)
http://www.vcdh.virginia.edu/index.php?page=VCDH

與IATH合作執行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計畫的VCDH,成立於1998年,以改變美國歷史之教育、學習、理解、與運用的方法為核心目標;不僅支持並鼓勵運用資訊技術於歷史的研究與教學中,同時也致力於促進研究者與教學者(educators)的對話與合作,更關注於社會推廣與公眾服務(outreach)的實踐;數位出版(digital publication)也是發展重點之一。

在技術開發與計畫執行的過程中,VCDH強調大學與碩士學生的共同參與和實際操作;藉此,一方面能夠提升新世代研究者運用資訊技術以深化人文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發展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研究工具,由是促進歷史研究之新方向與新途徑的發展。
VCDH認為,數位技術與網路環境的發展,使得具有特殊意義的原始材料primary sources能夠被更容易、且更廣泛地被取得與使用;這不只改變了資料的儲存與再現(representation)方式,更根本地改變了資料的近用性(accessibility)、與資料的真實性(authorship),並進而改變了教學的方法與內涵。因此,VCDH特別重視數位技術對於教學方法(teaching methodology)的改善,尤其關注於幼稚園至高中(K-12)之義務教育中的歷史教學。

在教學者的部份,VCDH不定期地為各級歷史教師舉辦主題式工作坊,既引導教學者如何運用數位資源於教案規劃與教學過程中,也透過研究者與教學者的對話交流,更有效益地將學術成果與數位資源融入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部份,則發展互動式學習平台,讓學生能夠依照個人興趣進行研究與探索;並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得學術研究之進行方式。當學生能夠提出其所關心的問題,在相關主題與領域中尋找資料並加以比較分析,最後提出其所獲得的結論;則學生將不再只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是主動、獨立、並有能力提出觀點論述的研究者。換句話說,透過數位技術與網路環境的妥善運用,不只教學方法被改變了,學習方式也獲得改善。

2006年,VCDH以The Virginia Experiment: Growing Seeds of Democracy in Four Hundred Years of American History教學計畫獲得美國教育部頒發的Teaching American History Grant獎項;此計畫特別強調在歷史的教授與學習過程中,結合學術研究成果、歷史遺跡與博物館等資源、和探索式(inquiry-based)田野工作的重要性。在屆滿十周年的2008年,VCDH也以Jefferson’s Travels: A Digital Journey Using the History Browser計畫獲得美國國家人文研究基金會(NEH)之We the People計畫的2008-09 Digital Humanities Start-Up Grant獎項的肯定與支援;此計畫將以發展能夠結合原始材料、動態式地圖、和相關研究成果的互動式網路平台之視覺化工具(visualization)與動態操作為主要目標,其示範計畫與基本架構可參見 http://www.primaryaccess.org/hub/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德田館208室 TEL: 02-3366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