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期數:第十二期
發行日期:2009 / 09 / 10



 
       列表
             最新消息
             中心記事
             學術活動
             國際瞭望
             專題報導

訂閱電子報

      

 

 

 

 

 

 

 

 

 

CCH

人文電算中心Centre for Computing in the Humanities (CCH)
http://www.kcl.ac.uk/schools/humanities/depts/cch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 (KCL)  
http://www.kcl.ac.uk/

一、機構簡介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 (KCL)自1970年代起,即關注於人文電算humanities computing的發展,自1995年開始積極支持英國Arts & Humanities Data Service (AHDS,http://www.ahds.ac.uk/index.htm )的計畫執行,並於2008年成立以虛擬研究環境(Virtual Research Environment, VRE)與工具之開發建立為目標的數位研究中心Center for e-Research (CeRch,http://kcl.ac.uk/iss/cerch )。

成立於1980年代晚期的Centre for Computing in the Humanities (CCH,2009年9月更名為Department of Digital Humanities),與該校的CeRch、視覺化實驗室(King’s Visualisation Lab,KVL,http://www.kvl.cch.kcl.ac.uk/ )等機構密切合作,以人文研究與資訊科技之整合為核心精神,探討資訊科技如何應用於人文領域與藝術領域的研究教學和文化創造,而數位科技、知識創造、和文化活動三者之間又如何相互影響。此外,CCH也與倫敦大學高等研究學院(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http://www.sas.ac.uk/ )及其下所屬各研究中心維持長期合作關係,共同致力於數位研究與數位人文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二、研究計畫簡介

CCH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數位科技與視覺化工具(visualization tools)在人文、社會、歷史、文學、語言學、藝術、文化保存等領域之應用。列舉介紹CCH的研究計畫如下:

1. The Desmond Tutu Digital Archive (http://www.digitaltutu.org/ ):此計畫以致力於對抗南非種族隔離政策(apartheid)、並於198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南非圖圖主教Archbishop Emeritus Desmond Tutu(1931-)之畢生著作、和相關文字影音紀錄為主要材料(實體檔案主要典藏於南非的西開普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Cape、和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多達20萬頁的書面資料、1千小時的影音紀錄、和許多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照片都已被彙整建立為線上互動式多媒體資料庫;其內容不只是圖圖主教的個人生命史,更是南非追求種族自由之艱辛歷程的重要紀錄,在神學、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等領域都是極具價值的珍貴材料。此計畫不僅將其所建置的數位內容開放免費使用,同時也提供檢索與交差參照(cross-referencing)的功能;對於未收錄之相關素材,則以索引方式提供訊息和與網站連結。為了讓這些珍貴材料能夠發揮更深遠的社會教育意義,此計畫也積極地為舉辦各種訓練工作坊,鼓勵各級學校教師將其內容應用於課堂教學。

2.Relics and Selves: Iconographies of the National in Argentina, Brazil and Chile, 1880-1890 http://www.bbk.ac.uk/ibamuseum/ ):此計畫由CCH、Birekbeck College (http://www.bbk.ac.uk/ )、和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http://www.manchester.ac.uk/ )共同執行。以1880-1890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國之文化國族主義(cultural nationalism)的發展過程為主題,此計畫結合豐富的文字材料、影像材料、和研究成果,運用圖像研究(iconographic study)的方法,從歷史、文學批評、人類學、藝術評論等角度,探討在現代化與國家形成的過程中,國族想像和國族意識(national consciousness)如何透過各類文化機構的成立而被建構與培育,而國家的人民、歷史、和地理空間(space)又如何被再現(representation)。基於解構博物館展示和觀點呈現之單一化與神聖化的理想,此計畫不只建置了具有檢索與標記功能的資料庫,同時也提供各種互動式主題展示,並讓使用者可以根據個人研究興趣,從超過3000張的影像中選取、拆解、和重組展示次序,透過個人線上展示來表達其觀點。

3.The Inscription of Roman Cyrenaica (IRCYR,http://www.ircyr.kcl.ac.uk/):此計畫自2007年開始執行,主要素材為英國劍橋大學Joyce Reynolds教授自1951年起在北非利比亞(Libya,在西元前2世紀晚期至西元7世紀的羅馬時期被稱為昔蘭尼加Cyrenaica)進行研究時所蒐集的羅馬時期碑文,數量高達2千件,其中約有1 / 3未曾正式出版。此批素材不僅是研究羅馬時期利比亞地區之社會文化、文學、歷史、語言等領域的重要材料,透過連結至Pleiades計畫(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Chapel Hill分校的the Ancient World Mapping Center整合執行,http://pleiades.stoa.org/)所建置之線上地圖,更有助於該區域之重要古代地點的判斷與研究。

4. Cultures of the Lusophone Black Atlantic (CLBA,http://www.clba.kcl.ac.uk/ ):此計畫由CCH與KCL的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Brazilian Culture and Society (http://www.kcl.ac.uk/schools/humanities/depts/pbs/research/centres/ )合作,自2003年開始執行至今。葡萄牙語系黑色大西洋(the Lusophone Black Atlantic)的地理範圍包括葡萄牙、非洲、和巴西,自15世紀奴隸貿易(slave trade)開始至今,在歐美殖民國家的力量作用下,此區域內的各地人群經歷了長達數百年的強制性跨國移動,各文化傳統也經歷了多元的交換、對話、連結、與轉化;此計畫正是透過移動與移民、文化與藝術實踐、文化政治(Cultural Politics)這三個面向的研究,從歷史、文學、和語言學等角度探討該區域文化對於離散經驗(diaspora)的文化再現、回應、和歷史敘說,而不同地理空間之間、和此區域與歐美各國之間的連結又如何在此動態過程中被建立與認識。

5. The Chopin’s First Editions Online (CFEO,http://www.cfeo.org.uk/dyn/index.html ):此線上資料庫由CCH與倫敦大學的Royal Holloway(http://www.rhul.ac.uk/ )合作執行,歷時三年共彙整了分散於二十幾個典藏機構的蕭邦所有音樂作品的第一版印刷樂譜共270份、5500張之數位影像;這些豐富材料一方面呈現出蕭邦的音樂創作歷程,同時也間接再現了這些音樂作品得以為社會大眾所認識的出版歷程。在此資料庫環境中,使用者可以依照樂曲風格、基調、出版者、出版地、受贈對象等項目進行分類瀏覽與檢索,並有樂譜之數位影像、樂曲片段節錄、特質分析、和the Annotated Catalogue of Chopin’s First Editions(2010年將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實體書籍)之摘錄資料等類型資料可供參照比對。

6. The London Charter: For the Computer-Based Visualis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LC,http://www.londoncharter.org/ ):此計畫的核心關懷為立體視覺化工具(3d-visualisation)在人文、藝術、文化遺產等領域的應用,和電算模型建立過程之資料格式規範與檢驗標準的檢討與確立;並透過實際案例的執行與研究,從方法論的角度探討立體電算模型在各個不同學科(各有研究目標與需求) 的脈絡中如何被應用與建立其可靠性,而在開放給使用者的資料中又如何呈現模型重建之添加修補的合理根據和產生過程。LC企圖指出,高度寫實主義hyperrealism並非電算模型技術發展的唯一適當方向,模型建立之資料篩選、推衍、和組合過程的透明度(transparency)和可檢驗性,也是應該被關注的面向。2009年2月,LC於網頁上公佈了文化遺產立體視覺化之規範標準的最新版本http://www.londoncharter.org/downloads.html,並提供德語、西班牙語等版本。LC也在虛擬環境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中設有專區,請參見http://iu.di.unipi.it/sl/london

三、各類教育推廣活動

在教學活動方面,CCH不僅在大學部開設相關課程,更設有重視人文領域之研究應用的Digital Humanities、和強調科際整合的Digital Culture & Technology這兩門碩士學程,2009年秋季起更將與CeRch合作開設新的Digital Asset Management碩士學程。自2005年起,CCH也設立了Digital Humanities博士學程,並提供博士後研究名額。

在推廣活動方面,CCH除定期舉行人文電算討論會Seminar in Humanities Computing外,每年也舉辦Annual Digital Resources for the Humanities (DRH) Conference。今年6至8月間更密集舉辦每週一次的Digital Classicist / ICS Work in Progress Seminar討論會,透過具體的研究計畫介紹和成果分享,探討古典研究、考古學、和資訊科技等學科如何相互為用,詳細內容請見http://www.digitalclassicist.org/wip/wip2009.html 。自2008年起,CCH也與倫敦大學的the Institute of English Studies(http://ies.sas.ac.uk/ )合辦每月一次、為期兩年的數位文本與研究討論會London Seminar in Digital Text and Scholarship 2008-09,探討數位媒介如何改變讀者、作者、研究者、文字作品、和生產文本之技術間的交互關係;今年10-12月的演講主題包括有Imagining a History for the Future of the Book、Reading Digital Fiction、History’s Digital Future,詳細內容請見http://www.sas.ac.uk/events/visitor_events.php?page=ies_seminars&func=results&aoi_id=200

    明年6月7至11日,CCH將與CeRch合作主辦數位人文研究2010年年會(Digital Humanities 2010),主題為New Modes of Cultural Expression, Study and Preservation,探討領域將涵蓋:表演藝術、音樂、電影、藝術與藝術史、歷史、古籍與檔案、各類文化機構(包括圖書館、檔案局、博物館、和美術館)、電子化服務、視覺化(visualization)技術、社會性網絡(social network / Web2.0)等,詳情請參見http://www.cch.kcl.ac.uk/dh2010/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德田館208室 TEL: 02-33669847